01
以往,我们有一个说法,活到老,学到老。今天,又有一个新的说法,活到老,干到老。
(资料图片)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行为。而活到老,干到老,这是一种终身工作的做法。对于前者,还好理解。对于后者,人们会疑惑,为何要终身工作呢?
一个人,既没有充足的存款,也没有丰厚的家底,家庭还要开饭,那他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打工,养活家庭,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对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活到老,干到老”这种情况,会在哪一代人身上,大范围地体现出来呢?毫无疑问,就是70后。
跟70后这代人相比,60后还是特别幸福的,至少他们是“早上岸”的一代人,哪怕遇到严重的老龄化危机,也能喝头碗汤,不需要担心养老竞争的问题。
而70后,貌似就不一样了。等他们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们会发现,有些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02
网络上有一个说法,最大的退休潮将至,每年有将近2000万人退休。同时,在2035年,预计老年人口会超过4亿人。
最大的退休潮将至,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跟70后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就大了。
十多年后,70后就要大面积退休了。而他们所要面临的,是极度老龄化,养老艰难的环境。试想,每家每户都需要养老,又有谁能顾及你呢?
就拿去医院看病这件事来说,老人多了,看病的人会更多,争夺医疗资源的人也会数不胜数。人之数量太多了,是否会对医疗资源产生冲击呢?
为了获取更多的医疗资源,你该怎么办呢?毫无疑问,就是赚更多的钱,以此来购买更多的医疗资源。没钱,就真的没办法了,他人爱莫能助。
普通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人脉,更没有后台,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呢?只能继续打工,活到老,干到老。
不要觉得老龄化跟自己没关系。或许,你领养老金的年龄,还需要延长。哪怕这几年不延,又有谁能保证未来呢?
03
如果说“老龄化”这个词还是太宏观了,那我们不妨谈一谈微观的问题。
比如,70后的孩子逐渐大学毕业了,也需要出来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这些压力,同样需要70后来承担。
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就失业,或者在家成为了蹲考一族,需要啃老。身为父母,难道不养活他们吗?就算内心的抱怨再多,也只能被孩子啃老。
有些孩子,虽然找到了工作,但他们打工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身为父母,就只能掏空家底帮他们买房结婚。除非,父母的思想很开明,能够接受孩子不婚。
如果你是有钱人,那上文谈到的一切压力,都不是问题。只是,这个世界一直遵循着二八法则的定律,有80%以上的人都是没钱人,只能通过干苦工赚钱。
这些干苦工赚钱的中年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能够吃饭,也就只能继续拼命了。不然,就不会有“中老年人再就业”一说。
说句难听的话,中年人和老年人,如今正在跟年轻人抢饭碗,很无奈。
04
“活到老,干到老”的70后,为了晚年,要给自己留些后路了。
一、对于拼命打工和养生保命的权衡。
有一个很尖锐的矛盾:你选择拼命赚钱,能养活当下的自己,但未来的身体绝对不会好,赚到的钱还不够给医药费。你选择不赚钱,养生保命,那你当下就困难重重。
对此,你如何选择呢?最理想化的情况,应该是劳逸结合。如果做不到劳逸集合,那就只能看着办了,因为怎么选都是错的。
二、对于孩子是否买房结婚的思考。
如果孩子需要结婚,那你就只能掏空家底,或者负债累累帮他们上车。如果孩子不需要结婚,你是否会逼他们呢?或者说,你是否会选择年老还背负房贷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但我的建议是,没有钱的家庭,就别背负债款了,容易逼死自己和子孙后代,不是什么好事。
05
三、对于存钱和低欲望的选择。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年头,没有“存款”的人普遍活得不太好。他们想休息,但没有存款,只能继续工作,直到干不动,身体透支到极致的那一天。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才能存到更多的钱,让自己活得更安稳呢?最好的办法,便是保重身体,低欲望做人。少去几次医院,基本就能省下十几二十万了。
要想避免“活到老,干到老”的命运,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简单在于,你有一定的存款和资产,这都不是问题。困难在于,依旧是没钱人居多。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