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 > 内容页

【动物界全系列】梭子蟹总科—梭子蟹亚科(四):远海梭子蟹

时间 : 2023-09-08 09:55:05 来源:麟剑的人类史
x

梭子蟹总科—梭子蟹亚科(四):远海梭子蟹


(资料图)

4.梭子蟹属

梭子蟹属(学名:Portunus)是梭子蟹科的一属。

(1)远海梭子蟹

远海梭子蟹(学名:Portunuspelagicus)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

①总体特征

头胸甲横卵圆形,宽约为长的2倍,背面密具较粗颗粒中胃区具2条斜行的颗粒脊,后胃区具2条斜行颗粒隆脊前鳃区1对,心区1对,中鳃区的1对不明显。额分4尖齿:中央齿短而小,侧额齿较粗大。内眼窝齿与侧额齿等大眼窝缘外侧具1小钝齿,外眼窝齿突出。前侧缘共有9齿,末齿最长,向侧面突出。第3颚足长节末外角不突出,略呈钝圆形螯足粗壮长节外缘末端具1刺,前缘有3刺腕节内外角各具1刺掌节有7条纵行隆脊(其中2条延伸至不动指末端)及3刺(1枚在基部,2枚在末端)可动指背面有3条隆脊,两指长于掌,内缘有大小不等的钝齿。游泳足表面光滑,各节边缘有短毛长节后缘无刺。雄性腹部呈三角形,第6腹节呈梯形,长宽约相等,侧缘基部稍凸。雄性第1腹肢基部1/5处粗大,末4/5趋细,弯向外侧,边缘具小刺。

②外部形态

一般甲宽135-160毫米,体重200-250克,个体大的雌蟹,甲宽175毫米、体重450克,最大甲宽达183毫米。

远海梭子蟹头胸甲呈横卵圆形,胃区具2条横行颗粒线,鳃区各具1条。额缘有4枚刺,外侧的2枚较大。螯足长节的前缘有3齿。雄性深蓝色,雌性深紫色。头胸甲和螯足的背面具有白斑、云纹和浅蓝色。第1对步足最长,末对步足呈桨状,适于游泳,且前节与指节扁平,指节为长圆形。腹部由7节组成,雌性幼蟹腹部为等腰三角形,腹部长度与宽度(第5、6腹节间缝的长度)之比约为,交配后的雌蟹腹部变为椭圆形,长宽之比约为,随后腹部宽度渐圆大。雌性腹部第2-5腹节各具一对双肢型腹肢。雄性腹部窄三角形,第3-5腹节愈合,仅有不明显的节缝,尾节三角形,腹部长度与宽度之比约为,所见雄性最大个体甲宽186毫米,体重420克。所见雌性最大个体甲宽187毫米,体重440克。

a.头胸部

头胸甲呈梭形,中都稍隆起,表面颗粒分散,又具花白的云纹,甲壳钙质很硬,上面有不明显的凹凸,这些凹凸和里面内脏的位置是一致的,可分额区、眼区、胃区、心区、肠区和鳃区。头胸甲边缘又可分额缘、眼缘、前侧缘、后侧缘和后缘,胃区具二条横行的颗粒线,鳃区各具一条,额分4齿,中问一对较小,外侧一对与眼窝背缘的内齿大小相近,眼窝腹缘的内齿大而尖锐,由前突出,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在内共具9齿,末齿长大,向两侧直伸,呈刺状。后侧缘与后缘无齿。

头胸甲不但遮盖背面,其前端还折入头胸部之下,由口框的前端向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沟,称为侧沟,由此划分两部,上部为下肝区,下部为下鳃区,侧沟内第一步足与口器之间是颊区。

胸部腹甲原分八节,前三节已愈合为一,但节痕尚可辨认,第四胸节到第八胸节和胸足相连,第四节以下由中央沟分开左右,并且左右相对,雌蟹的第六胸节,左右各有一个生殖开口。

b.腹部

腹部退化成扁平的一片,紧贴于胸部之下,腹部形态雌雄各异,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称尖脐,第三、四、五节相愈合,雌蟹腹部宽大呈圆形,俗称圆脐,分七节。

c.附肢

蟹的附肢因适应机能上的分工,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由基肢、内肢和外肢组成。基肢与身体相连。从基肢生出内、外肢。

(a)头部附肢

共5对,前2对为触角,后3对为1对大颚及2对小颚。

第一触角:横列在额的下方,能够折叠,原肢三节,末端接内、外两鞭,第一触角基部有平衡囊。

第二触角:位于第二触角的外侧。原肢二节,外肢退化,内肢成细长的触鞭,在第二触角基部下方的小隆起上有触角腺的开口。

大颚:基肢发达,由底节和基节两部分组成,底节细长而伸入体内,有肌肉附着。基书突出于口的前端,只在齿的咀嚼面,内肢三节。

第一小颚:基肢薄片状,由底节与基节组成,内缘有硬刺毛,内肢三节,缺外肢。

第二小颚:基肢由底节与基节组成,呈扁平薄片状,各分裂成两小片。内肢一节,很小,外肢较大,叶片状,称颚舟片。

(b)胸部附肢

共8对,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胸足。

第一颚足:基肢由底节和基节组成,薄片状,内肢三节,末端扩张。外肢细长,顶端斜生一细鞭,上肢长,两侧及底端均生有细毛。上肢伸入鳃腔,拨动时能形成水流,有清洁鳃的作用。

第二颚足:基肢分底、基两节。内肢分四节,第一节较长,上接三小节,外肢顶端有一鞭。上肢较第一颚足者小,作用相同。

第三颚足:覆盖口器的最外面。基肢由底、基两节组成。内肢五节,座节特大,末端三节很小,外肢长形,末端有一鞭。上肢长扁形,边缘有毛,作用同上。

胸足:由基肢和内肢组成,外肢退化。

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螯足,特别发达。表面也具云纹。底、基两节短小,其间有关节。座节不发达。长节长,前缘具三刺。其刺的数目是分类的一个特征。腕节的内外末角各具一刺。掌节背面具两条隆脊,其末端各具一锐刺。内、外侧面各具一隆脊,两指内缘均具不等大的钝齿。可动指背面具3条隆脊。

第二对至第四对胸足:呈爪状,作为步行用,为步行足。第五对扁平状,适于游泳,为游泳足。这些胸足没有刺,只有细毛。

(c)腹部附肢

腹部附肢多已退化,其数目与形状因性别而异。雌性附肢4对,生于第二至第五腹节上,由前而后,渐次变小,皆双肢型,边缘生有长毛。卵产出后就附于其上。雄蟹腹部附肢仅两对,变成交接器。着生于第一、二腹节上,单肢、白色,有一定的弧状弯曲,呈针状,没有细毛,第二对比第一对细小。

③内部构造

a.呼吸器官

鳃是蟹的呼吸器官,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鳃呈多角椎形,稍弯曲,每边八个,互相并列,尖端向心脏的左右合成一点。按鳃的着生位置可分为侧鳃、关节鳃和足鳃。另每侧还有肢鳃(上肢)三个。

每一鳃片由鳃轴及两侧分出的许多鳃叶构成,入鳃血管与出 鳃血管是平行的两条血管,位于鳃轴的上下两侧。蟹为叶状鳃。溶解在水中的氧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完成呼吸作用。由于第二小颚的颚舟片不断颤动,水流由螯足基部的入水孔流入鳃腔,经第二触角基部下方的出水孔流出,水流不断地循环,保证了呼吸作用所需氧气的供应。

b.消化系统

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特别发达。从发生上来说,前肠和后肠来源于外胚层,都有几丁质的内壁。中肠很短,来源于内胚层,无几丁质内壁。

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口在大颚之间,外围着一片上唇及两片下唇,口后连一短的食道。食道与胃相接,胃分两部分即贲门胃及幽门胃,贲门胃为一大的囊状物,有储藏和磨碎食物的功能。贲门胃的后半部有钙质的齿,形成胃磨。从贲门胃的背面看,可见新月状的翼贲门骨,横在背面,由两条合成,翼贲门骨的末端渐次细小,与贲门媒骨接近。贲门媒骨位于上侧壁。由翼责门骨的中央向后方延伸有一条长方形的骨即尾贲门骨。尾贲门骨的末端有一突出而钝的齿,称中央齿,位于中央线上。中央齿的左右有一对齿,位于贲门媒骨的末端,称侧齿,齿与胃壁几丁质的加厚部分相连,借助其中肌肉的收缩,使各齿转动,用以磨碎食物。幽门胃的胃腔很小,壁较厚,内壁亦为几丁质,布满刚毛,有过滤食物的作用,经贲门胃磨碎的食物颗粒,通过幽门胃到达中肠。

中肠很短。肝(中肠腺)分左右两叶,体积很大,位于头胸部的前端和胃及心脏的附近,肝有管通入中肠,消化液由此输入,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这里进行。

中肠之后为后肠,细长管状。在心脏的下方向后走直到肛门,开口于腹部的末节。

c.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为触角腺,浅黄绿色,又称绿腺。包括海绵状腺体部和囊状的膀胱。开口在第二触角基部的乳头上。

d.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一肌肉质的心脏,数条血管和血窦,心脏位于头胸郝背面中央的围心窦内,略呈五角形,有系带与围心窦壁相连。心脏有心孔三对,背面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对,侧壁也有一对。围心窦的血液通过流入心脏,心孔内活瓣可防止血液倒流。由心脏发出的动脉共7条,其中5条向前,还有2条自心脏后端通出,一条向后,另一条流向身体腹面。向前的5条是:一条眼动脉,由心脏前缘中央发出,经胃的上部到身体的前端,分布到食道、脑神经节、眼等处。触角动脉一对,由眼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通出,分布到触角,排泄器官及胃等处。肝动脉一对,由触角动脉基部向两侧发出,分布到中肠、肝脏及生殖腺等处。通向后行的一条是腹上动脉,由心脏后缘中央发出,向后缘腹部背面一直通到身体的末端,并有分支到后肠。通向身体腹面的一条足胸动脉,由心脏后缘中央通出,行至腹面后分成前、后两支,均与腹神经索平行。向前为胸腹动脉,有分支到胸部附肢,向后为腹下动脉,有分支到腹部附肢。

以上各血管分成许多微血管,最后通到身体各部的组织间形成血窦。因此蟹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身体各部血窦内的血液,最后汇入胸血窦,经入鳃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出鳃血管汇集到围心窦,通过心孔回到心脏。

蟹的血液无色,含血青素,血液内含有吞噬血细胞。

e.生殖系统

蟹雌雄异体。雄性生殖器官分为三部分即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精巢沿着头胸部的前侧缘,左右各一条,位于表皮的下面,消化腺的上面。不成熟时非常小,成熟时半透明,细长而弯曲,后行至幽门胃。输精管呈白色螺旋状,位于心脏下方,末端与细管状的射精管相连,开口于第五胸足的底节。雌性生殖器由两部分组成,即卵巢和输卵管。卵巢的位置与精巢相同,但范围更大些,左右卵巢在幽门胃的后部相会。未成熟的卵巢较小,成熟的呈橙红色,充满头胸部的背侧,被覆肝脏,这也是俗称蟹黄的一部分(肝脏也是蟹黄的一部分),第一卵巢通出一短的输卵管,各开口于第三对胸足旁的第六胸节处。

f.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是两对神经节,前一对是脑,后一对是头胸部神经节,二者之间有一对神经连系着。脑位于头胸部的前端,两复眼的基部,从脑发出四对神经,第一对非常小,称第一触角神经。第二对粗大,称视神经,通到复眼。第三对称皮肤神经或外周神经,分布到头胸部的皮肤上。第四对通至第二触角,称第二触角神经。脑神经节由围咽神经(又称围食道神经)与胸部神经相连,食道之后还有一横神经与左右两条围咽神经相连,胸部神经节贴近头胸部腹甲中央,原由多数神经节集合而成,中部有一小孔,胸动脉由此通过。由胸部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布至各小颚、颚足和胸足,胸部神经节向后发出神经延至腹部为腹部神经,有分支到腹部的各节。

g.感觉器官

复眼一对,有柄,既可直立,又可横卧,活动灵便。第一触焦基部有平衡囊,另第一触角上的感觉毛以及身体和附肢上的细毛都有触觉作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