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季赟,16岁出道,从事厨师行业30年,在杭州做杭帮菜讲个传承,论资排辈,他是杭帮菜大师胡忠英的徒孙。十年前,在浙江省内的多个城市及北京、济南等地的大酒店经过一番游历后,季赟回到杭州,在衢州街开了个店叫“天天见面”。后来房租到期,房东收回了店面,他就在大关路开了新店,注册了“赟记·天天见面”。
中午烧面、晚上炒菜,这家赟记·天天见面很快就被周边的杭州人称为宝藏餐厅。我在美食圈最靠谱的“信息员”阿力带我们去吃饭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你一个道儿嘎老的吃货居然不晓得天天见面,你来东弄啥西?”
这是店里畅销不衰的至尊片儿川,集杭州人最爱吃的虾爆鳝、腰花面、猪肝面与片儿川于一体,浇头虽多却互不冲突,就那么神奇的一碗吃遍杭州爆款面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次去大关店,点菜的时候看到雪菜时笋牛肉丝和雪菜时笋墨鱼,配料明显是一样的,就主料不同,都说成年人不做选择题,两个都吃,从此它们就成为我心目当中“天天见面都不会吃厌的菜”。
六月初,赟记·天天见面开到了黄龙体育中心,还是一样的模式,中午吃面为主,晚上炒菜为主。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成为抖音号“赟记天天见面”2.3万粉丝中的一员。
现在抖音上开号的饭店老板和厨师很多,有的专业做探店,有的专业教烧菜,赟记天天见面看上去更像是一档社区饭店的真人秀节目,出镜的包括但不限于:老板季赟本人,他的日常是一些琐碎的展现,包括装修啦、开业啦、买食材啦、介绍新菜啦;石师傅是店里的总厨,他负责教大家烧菜,附带自己的多年积累经验,都是一看就会的杭州家常菜;带着发箍教烧菜的帅哥是季赟的徒弟,他的风格要活泼几分;还有一个漂亮小姐姐扮演着店长的角色,就因为没仔细看她的讲解,我们的摄影大哥不知道大关店的包厢应该往哪边走,竟直接冲进了他们的厨房……
也许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他们的作品拍得有点粗糙,却很原生态,每个人都自然地扮演着现实中的角色,再加上80%杭州话+20%杭普话,使他们的传播非常精准,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是因为看了抖音而知道这家店。
从小在拱宸桥边长大,“开回拱宸桥”可以说是季赟的情结,8月13日他终于又在这一片开出了新店——作为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自明朝建成以来就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因为它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从餐饮的角度来看,拱宸桥之于城北就好比望江门之于城南,都是本地老饕们的聚集区,要在拱宸桥开个吃杭州菜的馆子,就得有信心直面周边居民对口味、价格、分量的多重考量。
季赟说以前拱宸桥有个做酒菜面饭的,是他们小辰光常常去的馆子。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细分,现在已经很少有做“酒菜面饭”全品类的店了,季赟的这个新店就有点怀旧的味道了,他们还做早餐嘞,品种不少,4元一碗的拌面、5元一碗的小馄饨,都是周边居民喜闻乐见的爆款,他打算自己先在店里烧两个月看看。
店里的菜量不小,季赟说拱宸桥一带的老杭州,不仅仅是“嘴巴刁”,喜欢吃地道的杭州菜,并且对这个量也是很重视。以面条来说,他们现在还是一个“面结儿”(通常是一个面结儿为一斤)分三次烧,也就是说一碗面里的面条就有三两三左右,而我以前听说一碗面通常是二两半,现在很多面馆觉得大家的胃口都在减小,又把量减了减。
城南与城北的面派不同,在拱宸桥这边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只有粗面才卖得动,“我自己也喜欢吃细面,可细面在这里没人吃,”季赟告诉我。开张才十天,中午吃面的生意就火了,每天可以卖到200碗以上。
所有的赟记·天天见面都是一样的模式,明档点菜,冷菜部分极具吸引力,卤鸭、白切鸡、大肠、喜蛋、油豆腐等等,全部是店家自制,是杭州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也不是一成不变,时不时会有新品,比如第一次在拱宸桥店看到的白切鸭,酱汁中的麻油香带来别致的风味。
我和摄影大哥分别认领了自己最爱的冷菜:白切鸡和蟹糊。白切鸡都是每天早上现烧的,能吃出那鲜活的劲儿来;蟹糊则经过厨师的微调,口味鲜甜。
还有凉拌海蜇,清新爽口。
从明档就能看出,赟记·天天见面的菜式在不同的分店里会有些侧重,黄龙体育中心那边增加了江鲜部分,而且口味也会偏清淡,到了拱宸桥新店,更偏实惠。但只要是一样的菜,三家店的价格都一样。我又在拱宸桥店吃到了新鲜肥美的带鱼,这次是跟爆腌米鱼一起蒸刀板香,鱼鲜与肉鲜完美融合,对他们的食材真的没话说。
季赟拥有强大的食材寻找能力,他们的定位是社区小馆,食材却不输豪华酒楼,老板和几个开饭店的同行朋友时不时坐在一起抠细节,小到蒸鱼用的梅干菜,都必须是定制。
前段时间在黄龙店吃到的榴莲汤圆,拱宸桥店吃的是原味(芝麻)汤圆,一脉相承都是宁波定制,看这壮硕的个头,看这半透明的面皮,看这油润的流心,无一不在证明自己物有所值。
三家赟记·天天见面的地址:
拱宸店(上塘路966号)
黄龙店(曙光路144号-6)
大关店(大关路301号铭轩假日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