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翼轸来源:雪球
在 A股市场,嘲讽证监会的救市举措,已经成为多年的一种习俗。
上周五,这种习俗再次以段子的形式,在各个微信群此起彼伏。
【资料图】
虽然证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洋洋洒洒许多条,但股民集中传播的就两点:T+0 没戏和研究延长交易时段。前者让许多股民失望,后者则是被戏称为延长亏钱/赌场时长的馊主意。
T+0 这事儿,可以说是老股民的一个心结——另一个心结则是涨停板。
毕竟,在上古时期,A股是可以 T+0 的,到了 1996 年才取消,并设置 10%的涨停板。
所以每逢市场低迷,老股民都会梦回当年,或者憧憬与国际接轨,T+0 能够重来。
对此,今次证监会的问答,应该是打消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市场的对此憧憬了。证监会发言人如是说:
我们认为,T+0交易客观上对于丰富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活跃度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取决于上市公司质量和经营效益,T+0交易方式对市场估值的中长期影响有限。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我们认为,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不成熟。
我估计绝大多数吐槽的股民,都没有仔细读过证监会上述这段解释的理由。今时今日的 A股,早已不是十年前的 A股。那些动不动讨上亿资金建立超算中心的量化私募,已经成为市场极为重要的玩家。
量化这东西,公募一般做不过私募,因为公募有许多合规限制,比如不能当日先卖后买,而私募一般百无禁忌。现在私募至少还不能 T+0,若是取消这个限制,那真是为所欲为了。
私募赚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每一个市场参与者身上以“剥头皮”的毅力赚来的。作为散户,遇上 T+0,哪怕不操作,也可能因为滑价等因素,被人割韭菜割的更欢。
2023 年以来,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悄然的公平化变革,比如从业者的限薪,比如公募的管理费降低,这样的背景下,再用 T+0赋能私募割股民韭菜,显然属于逆潮流。
短期内,对 T+0,无需憧憬。
更何况,T+0 真的会让股民赚钱容易一些么?
当年股民憧憬取消涨停板,管理层从善如流,在注册制背景下 10cm 提升到 20cm,股民赚钱容易了吗?至少从科创板来看,除了增加波动,很难说投资者受益。
更何况,我国证券并非绝对没有权益类 T+0。比如前些年的中概互联 ETF、恒生科技 ETF、恒生医疗 ETF,可都是支持 T+0 的,那么多股民在这些基金身上亏损众多,真的是 T+0 的锅吗?
说完 T+0,顺便说说今次许多股民吐槽甚多的延长交易时间的提法。在许多股民看来,这是延长股民亏钱的时段,是充满嘲讽的。
但是,交易所的交易时段,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分工下,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就像伦敦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就在于它交易时段上接亚洲,下接美国,成为东西半球的纽带。
就像沪港深三地交易所日益融合,港交所早早的就在交易时段安排上做出了优化,原本早上 10 点开盘,下午 1 点半开盘,但是在2011 年就将早上开盘提早到 9 点半,2012 年将下午开盘提早到 1 点,完全与 A股对标。现在,沪深股市相比港股,有一个 3 点到 4 点的空档期。
这个空档期,其实是挺麻烦的。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交易类似恒生科技之类 ETF,3 点A股收盘之后,若港股出现异动,你只能看着,束手无策。所以 A股从三地交易所融合角度,将收盘延长到 4 点,是必须要跨出的一步——尤其是在近年中概股回流港股,大量港股类ETF 规模越来越大之后。
聊完 T+0 和延长交易时段,顺便在说说周五证监会的那篇推文。
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一个投资者都要明白。哪怕是一个国家,要干预证券市场尤其是熊市,也并不容易,比如 美国对于2008 年的美股暴跌,中国对于 2015 年的熊市。国家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证监会这样一个部级部门。
其实了解 A股的股民都知道,始于 2009 年的这波牛市,核心理念是“核心资产”,背后的推动力是极低的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所以固收大佬沧海一土狗近期一直以二元结构来分析 A股,认为 A股的下限也就是底部,可以由社融增长来托底;但是 A股上涨的边际力量,必须依赖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带来的海外资金——就像 2022 年 11 月开始的那波短暂反弹。
从这一点说,能够短期刺激 A股爆发的,能够打一剂强心针的,是美联储的降息意愿,而非中国证监会。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证监会周五的那些政策,比如促进回购、分红,比如一二级节奏匹配,比如要求基金公司多发行权益基金,总体属于难但是正确的事情。这些政策,有点像中医的调理,短期不会快速见效,但固本培元,有助于长期股市的发展。其实证监会推文中已经强调了“标本兼治”。
就个人对周五推文的学习体会,近年证监会其实两大主线,维稳上主线是中特估,发展上主线是科创,这两点大家应该不会意外。
正因此某种程度上,证监会此次提及的诸多举措,都是在打一场局部战场的救市保卫战——这个战场自然是中特估。
一方面,一堆中字头的企业股价能否提升,能否恢复融资能力,对市场调控者远比茅台股价高低更重要;
另一方面,这些中字头股票外资涉足不深,奉行核心资产理念的公募基金涉足不深,受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干扰也小。
当我们的股民基民在嘲笑证监会的时候,不能忘记的是,中特估指数,其实在“中特估”理念提出之后,表现真的不错。
下图是万得中特估指数与基金重仓指数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的对比,可以看到当基金重仓股回吐所有反弹收益还继续新低的同时,中特估依然有 25%+的收益。
若是将图表拉长到 2019 年迄今,那么中特估对基金重仓股的赶超,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工作的卓有成效。
对于股民和基民,拿着一堆不在“工作重心”的个股,坐等证监会出利好,未免有些守株待兔了。
更积极点,或许还是要考虑主动与证监会工作重心“对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