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强力引擎。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关资料图)
青山如黛,碧水悠悠,鸟语花香……一幅幅诗意田园画卷,篱落疏疏处,游人如织来。
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为特色,主打绿色健康、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乡村旅游成为当下的出游热点,低密度、私享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受到瞩目,成为时下旅游新风尚。
那么美,这么近!“诗与远方”并非遥不可及,可能就在周边的乡村!
扮靓“颜值”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有花。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课题里,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
提起济南的春天,油菜花以绝对“C”位存在于花海中。每年春天,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的百亩油菜花田便开启了“美颜”模式,迎接一批又一批游客。自2018年以来,席家庄村种植了140亩油菜花,打造出一片网红“打卡地”,成了席家庄村的“金名片”。
此外,村头还建了大型停车场,既规范了村民停车,也方便了游客。今天的席家庄村,一排排屋舍青石红瓦,农家院落特色鲜明,道路干净整洁。未来,席家庄村还计划与周边4个村连片发展,整合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民居建筑等要素,突出水稻、油菜花观光,打造民宿经济,形成集“游、吃、住”于一体的产业链。
长清马套村多样传统文化体验受欢迎。
齐鲁八号风情路是长清区万德街道按照打造美丽乡村要求集中打造的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规划项目,位于济南与东岳泰山之间,是济南的南大门。在这条线路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马套村。该村有巍峨雄伟的将军山,有风景秀丽的拔不倒子山,有蜿蜒连绵的北顶山,有宛若仙境的桃花峪,有充满山林野趣的卧龙峪,有令人流连忘返的麒麟河,有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长城遗址,有历经沧桑的吴道人庵,还有香飘数十里的百亩茶园……
近年来,马套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种茶叶、建茶厂,创办合作社、发展旅游业,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特别是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中,实施了村庄绿化、墙体美化、街巷硬化、弱电入地、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了乡村记忆馆,进行了古槐片区住宅立面整治和街巷提升,充分利用生态底色,保持乡村本色。同时,在打造古槐风情路的基础上,发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剪纸、泥塑等手工艺及品茶、农耕、民俗等传统文化体验。
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基础性保障。近两年,随着乡村旅游日渐成为人们出行的热门选择,市文旅局积极扶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推出了一批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突出打造差异化特色,满足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
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扶持建设长清区马套村、商河县袁窦村、平阴县北市村、莱芜区卧云铺村、章丘区石匣村等8个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济南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平阴芳蕾玫瑰田园综合体美如画。
截至2022年,全市77个村庄通过全省村庄景区化工作验收。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省级精品文旅小镇2个、精品文旅名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9个,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好山,好水,好空气,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山区天然风景优美,都可以按照风景的要求打造,同时再深挖特色资源,抓住机遇,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带领村民驶入致富“快车道”。
文化落地 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前的商河县贾庄镇孟庄铺村,交通不便,是有名的贫困村。如今,一跃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的样板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行走在孟庄铺村的街头巷尾,《孟子》语录随处可见,每家每户都张贴着家风家训,有关孟子文化的标语和文化墙分布在村里的角角落落。据介绍,孟庄铺村的村民是孟子第五十九代孙的后人,有着丰厚的孟子文化底蕴,孟庄铺村用这种彰显文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让村民与后代都恪守祖训,善养浩然正气,延续与继承传统文化。
章丘石匣村重点打造“生态+”。
文祖街道位于章丘区南部,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锦屏山、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德范村和7个省级传统村落、3个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文祖街道抓住“齐鲁古道·文旅走廊”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文旅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文祖街道依托境内特色丰富的文旅底蕴,整合各村优质资源,推出了“长城脚下有好戏”“非遗大赏”“乐享山水”“红色教育·农耕体验”四大旅游主题线路。同时举办“三德范大扮玩传统文化艺术民俗节”“甘泉流苏节”“齐长城文化艺术节”等系列节事活动,每年吸引各地游客30余万人次。
章丘石子口村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
近年来,全市坚持文旅融合,突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市场转化,打造章丘区三德范村、石匣村、石子口村,商河县孟庄铺村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深度开发非遗+乡村旅游新产品,借助商河鼓子秧歌、章丘芯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出秧歌古村非遗体验游等活动,推进文化进乡村旅游村、进民宿集聚区、进景区,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开发了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举办“乡村好时节”活动,指导章丘区“乡村好时节”——长城脚下有好戏活动的开展,支持章丘若谷山居民宿与市儿童艺术剧院打造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若谷精灵之森林大冒险》。
章丘若谷山居民宿与市儿童艺术剧院打造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
“文旅融合之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乡村就像一个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应继续突出地域、文化、产业特色,深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多元赋能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北有温泉南有山,西有湿地东有泉”,这是对济南乡村特色的最简单概述。在田野、在林下、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享受民宿,品尝美食……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旅行新潮流,受到许多市民游客青睐。
近年来,济南不断加强乡村文旅资源的整合,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每年统筹安排3000余万元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给游客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围绕推进产业资源加速转化,坚持精彩活动牵引,整合各区县农业园区、特色种植以及乡村民居、泉水等资源,推出赏花采摘、休闲观光、民宿度假等特色多样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品,每年举办各类踏青赏花节、采摘节、露营节、音乐节等30余项“乡村好时节”主题旅游节事活动,每年累计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
同时,实施“旅游+”,将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策划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推出一批郊野泉水游、红色研学游等主题线路产品。突出项目带动,按照“整合提升一批、开业运营一批、推进建设一批、招商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
与此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累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明白人和带头人,成为了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雁”。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拓展了各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发展的渠道,提升了创富积极性,带动了乡村居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对原有民房改造提升,打造民宿,盘活了乡村闲置住房,乡村建筑得到保护和复兴;与民宿业相匹配的生态环保产业得到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今年全市将继续加大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度,重点打造2处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拟创建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或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精品文旅名镇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历城区港沟街道、章丘区官庄街道等。
“乡村旅游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济南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坚持多业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布局,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并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种乡村寻常可见的景致,对现代人来说也成为一种向往和渴望。不如放松身心,到乡村、归田园,访自然、踏郊野,寻觅别样悠闲,看见另一种泉城!(济南日报记者:刘烨)